2019登高重溫觀音山硬漢嶺之青春舊夢

     對於大台北區的景點絲毫沒有憧憬的我,走一趟觀音山完全是起源於一張泛黃的舊照,我們把這趟行程稱為圓夢計畫。(旅行時間:2019/10/10)



對台北沒有偏見,一直無法填入內心的原因是人潮。
如果能去冰島,就不會把第一選擇放在紐約、雅加達、香港....,花東之於我,就是心底的北歐遼闊閑適之境,而整個台北的擁擠就是令我往往望之卻步的原因。

但這回無關個人喜好與旅遊習慣。
一天,麗卿丟出一張歷史感十足的照片,裏頭擠滿青春洋溢的氣息,與4個略帶青澀的臉龐。襯衫一定搭配牛仔褲,褲管下配著4雙球鞋,唰~的一秒彷彿就可以把回憶帶到小時候救國團哥姊的那種年代照,鎖在硬漢嶺石牌下的笑容是1992/10/10。
誰能保證再一個27年,腳步還能邁的多大?肌力還足不足讓你久站?這個山不爬不行,頂著左手的骨折傷,也要赴場過去來不及參與的約。

↑觀音山遊客中心

這不是一篇行程路線詳盡的登山紀錄,其實就連基本的路線規劃我都沒有做,而輕忽敵人往往是非常不智的行為。
一般資訊都有說明,觀音山一共有7條登山步道,我們的目標就是他們當初的硬漢嶺步道。一共7大1小的親屬隊員一下車就極其隨意的瞎走,天氣搭配得剛剛好,隨意就有展望美景,雖然我實在辨認不出方向與位置。


步道右側是休閒級的林梢步道,適合親子賞景散步,也適合夫妻情侶放閃。

↑其實,是攝影師逼的....







資料裡的好漢坡用一扇工程圍牆把我們阻隔在外,步道維修讓我們亂了方寸,但跟著人群走鐵定沒錯,能夠躲躲午後正熾熱的陽光,只要能接回硬漢嶺,走哪都ok的。


不得自正規的硬漢嶺步道起點進入,我們改由凌雲禪寺旁的登山路徑出發。
但事後回到家確認才知道我們走的是尖山步道(也就是占山步道)的一部分,由此連接北橫古道,最後連結觀音山頂。

↑來自Tony地圖


陽光樹蔭下已不見盛夏的暑氣,秋天果然是最適合登山健行的季節。



這地圖實在太過簡略,幸好一路有熱情山友向我們指路,一路隨意談笑,走在自己知不知名的步道上已不是那麼的重要。
我們聽從好心的山友建議,較無經驗或有婦孺者,最好走外圈(預計70分鐘達山頂)接回硬漢嶺,捨棄另一條稍短但需攀繩的崩壁路線。


但是,這與我們原本預計的硬漢嶺無數石階相比,還是陡峭、原始的多,在我們揮汗奮戰之際,順富還在耳邊嘆,想哪天走走攀繩路線....


這種登山路徑已經很熟悉習慣了,但是對於左手不能動的劣勢下,走得有些費力,隨時要留意腳下狀況,害怕再次上演失足戲碼。


步道右側不經意的總能蹦出一個景,振奮振奮人心。



小朋友還不懂堅忍與意志力的意義,有零食就可以灌注源源不絕的電力,爬山就是如此單純。


越到山頂,聲音、風勢帶動的氣場都不同。
最後一個爬升一定要一鼓作氣,就像在賽跑終點線前的衝力。


....我們是持久耐力賽,能到終點,用的是甚麼力都不重要。


山頂展望極佳,關渡大橋、八里、淡水河口整個台北盆地皆在視野之內,而空氣濁度高已經越是常態,就無法強求了。


除此之外,還是不由得讚嘆此超環景的遼闊之景。
拋下所有喧雜,在此清風公平的分享給每位旅人,不管幾年之後再望,風吹動的頻率都會是心裡當初記得的樣子。


時間帶不走共同的回憶,中原化工三劍客重溫27年前的舊夢。
那怕是髮疏了、指數上升、添了紋路.....



「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我們果真挑了一條不在預期之內的難路走,汗水和乳酸都多了一點,但是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硬漢養成之路。


當年大學的小夥子,國慶日騎著王牌135和小綿羊從中壢北上,懵懵懂懂踩著無數的階梯上山,踩著踩著生命歷程開始逐步擴展浮現。
緣分情感何其奇妙,同樣的位置、依樣的動作,在光輝燦爛的十月國慶凝結成跨距離的友誼,終有一天這張照也將泛黃,但已經不再重要。


因為古老的石階會記得當年的所有種種,擁有每個到訪硬漢曾經的小故事。


我問老頭~甚麼是王牌135?
他回答甚麼我已經不記得,但聰明的他應該了解,我只是很高興可以替他們留下這個畫面,不管再一個27年後,大夥是甚麼光景。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