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隙頂最美茶園風情v.s頂湖步道散策

    在電腦網頁的色卡中以綠色系為基本色或輔助色,通常不會是正式報告的主流色,但旅途中每個人的畫布都有各自想揮灑的色彩與光影,隙頂茶園的蒼翠密布是色號充足的綠顏料自然造就,你可以自己在鏡頭之後成為播報者,主宰畫面的上、下頁或暫停鍵。







在這兩趟的嘉義之旅前,腦海裡一直有一幅自己描繪的意象,疏朗天晴下一聲聲葉莖分離的規律聲,隨著採茶人的雙手一揮一收發出,在滿山遍野的黛綠中默默存在。
阿里山茶園與採茶姑娘猶如舞者姿態之於印象派的竇加,自然聯想而毫無衝突,哪一個區域、哪一種種類、何時節採收我著實沒有概念,但我很確定一旦出發了,就能有把想像畫面打包回家的機會。

可想而知由十方山水老闆口中說出隙頂最美茶園地點時,心裡有多麼雀躍,也許大多數遊客對此並不特別有“感覺”,畢竟阿里山日出、小火車與隙頂雲海在嘉義旅遊是相對聞名,但我仍然想私心稍保留此處茶園的確切轉入K數。
且上山的產業道路極其窄狹,通常只有茶作物相關的小貨車進出,因此必須謹慎留意。



產業道路中蜿蜒了幾個段之後,一層又一層的茶園蹦出視野中,眼前所及像是Prismacolor、卡達、輝柏、好賓...的綠色系都攤在眼前,最遠處再用水筆極輕渲染出天空與山,油性的鮮豔與水性的朦朧可塑性共存。
是的,我同意。這是隙頂最美最遼闊的茶園~


遙望一點鐘方向再次看見十方山水民宿隱約的屋頂,也許也有房客正如方才的我們凝望相同的角度,但彼此的的青山茶綠顯然不一樣,我忍不住升起一種了然於心的優越感。


一道傷痕輕輕亙在山頭之一劃出一條凹線,怵目中更凝聚了眼前漫片茶園所散發的寂靜溫暖。


從圍石駁坎下仰視蔚藍晴空下的一顆顆斗笠。



我把它稱之為隙頂旖旎豔陽下。


在一旁小屋裡的茶莊主人熱情地要招呼我們喝喝茶,我滿心的吸允著剛採收的生茶香氣、和著暖陽煦氣,已醉。


醉後又因一陣陣縹緲稀微的霧湧動而抽離現實。



俯瞰左前方的隙頂地標~象山
宛若巨象蹲伏群山之中,舒服地被四周山脊簇擁環抱,頂上藍白游動的色塊時明時淡,於是我把她們揮汗下早已習慣的日常,逕自用鏡頭一起訴說無暇抬頭看望的美。



你們從哪裡來的啊 ...?
一句句問候從手不停歇的採摘者口中探問。




燈哥曾經叱吒一方茶園,其它人頂著東方美人茶產地,嗯....做做樣子。



採茶~不會。
品茶~也不會。(數學...不會中的不會)
但我會好好記下雲霧蕩漾下未經揉捻烘培,卻瀰漫新鮮葉脈的自然茶香...


當然還有滿足玉蓮角色扮演的唯美畫面。


以及哈小萍遮陽帽遺忘在家、當時熱到無以復加的無奈表情。




說真的,這裡的遼闊視野超出我的預期。
是不是隙頂最美的茶園已不再重要,贏得了這麼多笑容、圓了我們的夢,隨便冠上一個形容詞都實至名歸。




順著台18線來到66k處,左轉續行約4~5公里,我們來到上回擠不出時間到訪的頂湖。
頂湖步道是一個總長約2公里的環狀步道,如果覺得實在輕鬆,也可以串聯大凍山國家森林步道,登山難度較高的大凍山。
對於到哪都一副山林步道裝扮的我們來說,沒有實際起來活動活動雙腳總有點筋骨沒有開的感覺,但是此趟目的是悠閒散心,所以我們決定只走輕鬆的頂湖步道。


頂湖舊稱“上湖底”相傳遠古時期為海洋或湖泊,因造山運動而形成海拔1680公尺的高山平台。

↑觀音石






我的鏡頭納不下全景,古木參天的林間心神豈能不蕩漾?

35mm焦段依然攝不了聳入雲天的頂湖牛樟巨木。
牛樟是台灣原生的珍貴樹種,有獨特的香味可提煉樟腦,防蟲又不易腐朽而成為雕刻和建築的珍貴木材。


頂湖步道非常非常平緩,這段階梯可能算是起伏最大的一段了,加上海拔1600公尺以上,比溪頭還要涼爽許多。




不疾不徐的,一步接著一步。
咀嚼吸收在日常生活裡不可得的甜美氣息,好像也有種魔力把自己的內外修飾的慈眉善目一點。



步道中有一個五星級的觀景台隱身在樹林中,恰好讓我們停下腳步在此欣賞遠方的雲霧飄忽,既幽靜且帶仙氣。
.....然後轉身大啃玉米、大啖荔枝......


啃完玉米和荔枝,集大自然的精華賦予內在的力量,不妨來個伏地挺身。






在樹林間、步道裡,很容易走著走著就感覺到自己成為周遭景物的一部分,與枝葉、草木、蟲鳥合而為一。
然後,靈魂和身體終於可以用一樣的速度前進。

世界越喧譁的時候自然產生越多往山林走的理由,嘉義茶區是2020的發現之旅,每個景點都各有吸引人之處,幸好來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