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煙波飯店浴室所望出去的景,看了它兩日兩夜,雖然沒那個膽開著窗泡澡,但近距離散步去看看就簡單多了。
臨時隨意去探險走走,並不是很確定從煙波走到海岸邊的步道是菁華溪畔公園還是北濱公園?每走一小段就有階梯可以接回馬路,走了好一段松園別館就出現在另一頭。
走在這林蔭鄉間的自行車道上,舒服且幽靜,邊走忍不住又羨慕起花蓮居民。
我對照起新竹的十七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紅樹林濕地、港南海景黃昏之際當然也有吸引人之處,但中午的酷熱程度讓人不敢恭維,小小車道擠滿各式協力車、單車、慢跑以及超巨大的多人敞篷自行車,單車族交錯會車的鈴聲總劃破了該有的閒靜。
小小散步流流汗後,我們往鄰近的松園別館。
松園別館興建於1942~1943年間,具有天然的制高點優勢,過去曾是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如今此優勢也造就了松園別館成為觀光發展的條件,在2003年正式開園以純觀光或展覽替花蓮增添新的另一頁。
連同附近四周建築,一共有約60餘顆的松林遍佈。
首先最吸引我的是被綠色藤蔓植物覆蓋的仿洋式拱廊建築,替冷冷的泥牆外觀潤色不少,彷彿也降了些暑氣。
從這裡可以清楚地端看美崙溪入海口以及太平洋美景。
我拍下哈小萍正在攝影的背影,我們在此幾乎沒有太多交談,進到這感覺心靜靜的,說甚麼似乎都多餘。
然後這扇窗就這麼出現了,幾乎以沒有留白的翠綠填滿眼前,但透過窗稍稍柔化了幾絲原來輪廓,我想像雨天裡這裡的朦朧,就像每個愛閱讀者都會憧憬的角落。
完全不刻意,卻形成比壓花手藝還具藝術的美感。
這裡有濃濃的文青風,我突然無比感謝花蓮相關單位沒有讓這裡變成蚊子館。
挑著平常日,在這裡絕對可以慢慢的品味瀏覽,看看天花板的燈,你想得出有更好的搭配類型嗎?
為何強調花蓮人情?在我們遍尋不著吉安慶修院時,一名女騎士主動詢問我們是否需要幫助?
接著下一刻直接騎著機車請我們跟著她走,領我們直到抵達慶修院門口,我想我們在路途上應該沒有明顯露出多無助的神情才對,是東台灣普遍的友善態度啊!
慶修院在1997年政府指定為古蹟並收歸國有之後,即失去實際的宗教功能。
慶修院舊名為真言宗吉野布教所,日治時期在現在的吉安鄉成立吉野村,而吉野布教所就是當時在此移居日人的宗教信仰中心。
順著山線,來到慕谷慕魚諮詢中心的門口,特地停下拍了張照。
2011的慕谷慕魚對我們姊妹來說是又驚又險的回憶,在那個以人數控制下就能以各式車輛進入的年代(大型車除外),我們的雨中機車雙載觀光行堪稱熱血,而常常回憶之難忘是驚嘆和驚嚇共同累積成的。
這回不往銅門,走另一方向的鯉魚潭。
鯉魚潭雖是個堰塞湖,但湖水是來自於地底湧泉,因此湖水長年清澈。
鯉魚潭以環湖的自行車觀光最為盛行,但我們從花蓮市騎機車到這,還須保留體力給回程,選擇慢慢走欣賞湖水。
鯉魚潭之名來源的其中一個說法是,早先此地的原住民在山頂上往下望湖水時,潭的形狀就像一個鯉魚在跳躍,所以以此命名。
我無法想像要多登高才能把整個潭看見全貌,又如何才能揣想連結成一個具體的鯉魚形貌,我只看見悠悠潭水旁午後閒逸的釣魚民眾,一支支桿裡寄予的無限期待。
正如我眼中的花蓮悠閒又純淨,而我並不期待能從這得到任何實質的回饋,拾起的或滑落的從來都不屬於任何人,山光湖水的滋潤已勝過一切。
回程來到花蓮聽聞必吃的賴桑壽司屋,還搞不清楚的就跟著人群排隊,然後莫名其妙的就進了第一批用餐名單。
對於已越來越不敢吃生食的我而言,其實千辛萬苦的排隊現在想來自己都有些不解,就像女生的衣櫥裡總有幾件衣服是連自己都無法理解當初怎麼帶回家的?(ㄜ...我承認我是很多件)那些排的長長的隊伍、店員口沫橫飛地的讚許都是蒙蔽真實自己的幫兇啊!
有時並非東西不符合期待,而是人性總有些盲目,在眾人皆追求的時候總忘了自己的心。
未完待續~
下一篇: 2014花蓮斯圖亞特海洋莊園,放縱視覺的想像,享受海天一色的鹽寮海景(3)
上一篇:2014花蓮煙波尊榮客房v.s七星潭豔陽天美景(1)
Emot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