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季台東池上迎稻浪,用鏡頭記錄池上的風情萬種

    在疫情期間,蔣勳不小心因三級警戒而被困在池上的龍仔尾,他說:我被大片稻田隔離,被長長的縱谷的風隔離,被晨昏的旭日與夕照隔離...被午後洶湧的雲瀑隔離....



       

    池上小旅的第二天還帶著微涼,迫不及待的到處去巡田水,去張望剛甦醒不久的縱谷風情,前幾日的東北季風讓滿穗的稻穀像被吹亂的瀏海,但妳知道骨子裡它還是個美人,等到陽光一灑又會自信的舞動起來。





↓ 大觀亭讓我們待了出乎意料的久,遇見一整個觀光旅行團極度興奮奮力拍照,再集體騎著長串的接龍車喧囂而去,我們捨不得只記得大觀亭人聲鼎沸的樣子,一旦接龍車遠去天空開始露出艷麗的藍天,這時靜的只剩風聲。








↓ 筆直的道路連接池上市區與山側,這5天行經無數次,到底是甚麼把它襯的這麼美?是山是田...還是放鬆的心?






↓ 池上福德宮也有近年流行的自助泡麵區,但最盛名的是不同季節光影下,宮廟與四周稻田山巒融合的美景照,但下午造訪時呈現逆光,無法從後方經典角度拍攝。






↓ 旅行還是擔心著卡路里,於是展開此行第一趟的午後大坡池健行,前一日難以抵擋寒風的薄外套已變成防紫外線功能,邊汗流邊笑著相互質問:為什麼兩姊妹的每趟旅行就是有辦法搞得很鹹濕很不優雅?


中間的白色建築是穗日




↓ 在龍仔尾沒有找到任何一隻貓,但我也知道被吸引到這的理由當然不是貓。

這裡的牆確實沒有一點阻隔,得以讓我賊兮兮又飢渴的眼神搜尋老屋的一切,我像個迷妹一樣去逐一驗證蓮霧、龍眼和兩者之間幾乎同根生的芒果&龍眼樹,這裡太過安靜無人跡,可以輕易的想像夏日午後蓮霧摔落的聲音、自然落果的芒果吸引小鳥蟲蟻吃食的畫面...
一日雨後初晴,蔣勳拉著藤椅到芒果樹下讀張岱,隨手拿起,隨手放下,陪伴他看待大疫下的人生。每每讀到這段總是羨慕萬分,照片裡一張藤椅旁,放本書與一杯茶,哪裡無聊了呢?






↓ 村口就是蔣勳口中寫成福德〝詞〞也沒有人在意的土地祠,巧妙的存在一個安靜的路口卻又遙望遊客絡繹不絕的天堂路,庇佑眾生。








↓ 這回不騎單車,遠離金城武樹、伯朗大道,但是清晨陽光一灑下的天堂路不能錯過,遊客稀稀落落只有當地農人在田中巡視,我知道背後就是不斷環視的天堂路即時影像攝影機,但還是飢渴地享受著比在電腦前查看還美100倍的實況轉播。







↓ 趁著行程中天氣最好的一天,沿著民宿正前方道路接台20甲到初來橋,途中不見任何人車,只好停下來察看google map,約3.4公里路上只有我們一台機車行駛,太不可思議。
跨過橫越卑南溪的初來橋後,就抵達台東縣海端鄉,從民宿到這裡不過4.5公里,就嗅到濃濃的原民鄉氣息,好喜歡這種偏遠純樸。
從這裡右轉之後,南橫公路出口就是遙遠的高雄甲仙,當年被我們形容屁股坐到爛掉的六口溫泉、霧鹿峽谷,還只算是海端鄉的前段。








↓ 初來橋旁的露天涼亭是欣賞大橋與田園景緻的好去處,因為放得很鬆,光是這個涼亭就待了近一小時,期間也是一個人也沒有。












↓ 再往前就是初來7-11,擁有五星級的賞稻田美景,比剛剛的涼亭再略高些,超適合上個洗手間、喝個水、諮詢旅遊資訊再吃個Poki棒棒冰到此一遊。










↓ 關山大圳是此趟最出乎意料的景點,網路上能找到的畫面也不是太搶眼,卻沒想到過了大圳彷彿來到不為人知的秘境桃花源,越往前越隱僻,耳畔充滿滂沱洶湧的激流聲,我們再次將這美景包場。











拍到停不下來的美景






↓ 在關山鎮上閒晃一陣之後,沿與台9線平行的東7鄉道回池上,一路看看這個台灣大米倉的稻米生產地,目前陸續進入二期稻作的收割季,現代化的農機具像吸塵器一樣流暢,一駛過去現場吸引眾多鳥類等待啄食。
我們就停在路邊戴著安全帽 ,呆呆的觀察收割作業,竟也覺得很療癒。






↓ 我心裡最美的大坡池,要把獎頒給清晨版。
本人身兼評審,自訂所有評選規則,觀眾也是我,因為早已自我陶醉萬分。






↓ 我真的曾經想過長住池上有多好?每個清晨都能投入大坡池的懷抱裡,在羽毛狀的雲朵下遛狗也好幸福。








↓  但我只是遊客,急著吸取在居民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日常景色。
這是我們在2013年的秋天清晨受到感動,始終思思念念難以忘懷的大坡池,經過了12年的等待,因緣俱足又促成了這趟旅程。











大坡池外圍一景






↓  這趟旅程環湖散步走了三次,一圈短短約40分鐘,消除熱量效果相當有限,但我知道這一切都將很難忘。


錦園洗衣亭


午後小型雲瀑






↓  池上的食,座落位置非常集中,味道也不錯。
附上一張以米穀粉取代小麥粉製成的米舒芙蕾,舒芙蕾隨著老闆送上桌時的自然晃動總讓我覺得有笑點,果然是旅行中甚麼都上了層柔焦,一切都美好。





好吃,但價錢不太友善



透過台灣好基金會、透過蔣勳...,我得以用更多角度去了解池上的位置與歷史文化,感謝眾多當地人的努力讓池上鄉在觀光與文化推廣上獲得平衡,這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很喜歡一句對池上簡短的註解:

池上沉默,但是腳踏實地。~蔣勳【龍仔尾 貓】


上一篇:2025秋季台東池上迎稻浪【池上心繫山嵐涼露房型】

未完待續~